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新北的淡水有一座新的地景--《漂航紀事》

《漂航紀事》座落在淡水滬尾的海關碼頭草坪區,這是林舜龍在201694「新北市首屆北海岸藝術祭」的作品成為淡水滬尾地區的新地景



台灣有史以來,一直處於被殖民的狀態,各國以船堅炮利的強勢,揚帆乘浪來到這個島嶼,強取豪奪島嶼資源,卻鮮少疼惜這塊土地。

位於淡水河口的「滬尾」,古老的建築,見證著殖民歷史:
--1629年西班牙人在此始建原名San Domingo的城堡;
--1642年荷蘭人北上驅逐西班牙人而據有了臺灣的北部,因時人稱荷蘭人為「紅毛」,故稱San Domingo城堡為「紅毛城」;
--1662年(明永曆十五年),鄭成功驅逐了荷蘭人,
--1684年(永曆三十八年)鄭氏王朝兵敗降清,臺灣入清版圖;
--1884年(清光緒十年),清法戰爭,台灣北部為主戰場,法軍始終沒有如願攻下「滬尾」。在積弱的晚清年代,「滬尾戰役」的守土勝利是當時振奮人心的大事。
--1862年(清同治元年)設立「淡水滬尾關」,任英國人李泰國(Horatio N. Lay)為「總稅務司」,負責清代管理關稅的徵收,海關管理權移轉給洋人,這是清末列強侵略北臺灣的重要史實。

現存的紅毛城、滬尾砲台、小白宮、淡水海關碼頭、等古蹟建築,為淡水滬尾地區的殖民歷史作為見證,歷史是「過去曾經的現在」,是「當時的當然」,後人可以批判歷史的是非價值,但不應愚昧地去竄改或抹殺淹滅「曾經的事實」。


漂航紀事作品的意涵


作品的素材使用漂流木,材料先天不比石雕、銅鑄作品那樣能夠「永垂不朽的長遠保存但漂流木代表漂航的意象,象徵人類如同漂流木在這漂航中到達異地建構了那個時空的文化交流與融合史這是此作品藝術表達的很重要元素





以翻覆古船為造型,有「翻轉」的意涵,在翻轉中划槳前行,意味著淡水滬尾,從前到現在,人和環境的關係不斷地翻轉,歷史不斷地翻轉與繼續行進,觀眾透過作品,感受這裡的歷史,探訪這塊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走入內則是教堂樣貌,陽光從縫隙中灑入,柔和動人,裡頭已掛上民眾參與彩繪的竹風鈴。


187239日下午3時,加拿大傳教士馬偕一行3人在滬尾(淡水)登陸;之後在這裡行醫、辦教育、推廣基督宗教,為淡水作出卓越的貢獻,在此娶妻生子,逝世後骨灰也葬於此地。



以教堂的構築情境,讓遊客思考--歷史的不斷地翻轉,有外來人揚帆乘浪來到這個島嶼,強取豪奪島嶼資源,但也有讓人緬懷疼惜這塊土地「正港愛台灣」的外來人。


這件2016北海岸藝術祭漂流木作品漂航紀事》,在「古蹟」環境中,會被保存多久不得而知,建議把握時機前來觀賞,才不會有失隅之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