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內湖區是適合喜歡戶外運動、健行的人的好社區,這裡有很多大公園和登山健行步道。
內湖區中有幾處知名景點,地名中都帶有「湖」字,如大湖公園、碧湖公園、,白石湖吊橋..等,
而「白石湖吊橋」這個地名中有湖,又有吊橋,但這裡卻是沒有湖泊,白石湖的地名由來,是因為這裡盛產「白石」(矽砂及石灰岩礦),而地形是山中谷地而得名,閩南語「湖」為盆地之意,故以「湖」稱。
通往白石湖的碧山路,道路不寬敞,但還容得下小型車會車,路面鋪設狀況也很良好,如搭乘大眾運輸,僅有「小2」小型公車,路線為國立臺灣戲曲學院與石崁的往返,平日班次間隔30分~1小時,假日班次較多,約間隔20分就有班車。
白石湖吊橋入口就位於碧山巖山門牌樓前的停車場旁。這裡停車場很寬敞,停車免費。
「碧山巖」開漳聖王廟是始建於清嘉慶十九年(西元1814)的老廟宇,而「白石湖吊橋」則是2010年才開放通行的跨谷新橋樑,兩者的結合在白石湖社區,讓台北都會休閒增多了一個好去處。
「白石湖吊橋」是臺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為了解決遊客進入內湖白石湖草莓園區交通不便,特別規劃設置跨越山谷的連通橋樑,建成之後,由於橋的設計頗具特色,吸引了絡繹的遊客來此賞景。
吊橋採用地錨、抗風索的「蝴蝶張網」的結構設計,步行在橋面上,晃動度也較傳統吊橋小,其造型像一條翻轉的龍脊骨。以不對稱的木框外覆,使筆直的橋身,在視覺上產生靈動的變化,很有特色。
據說白石湖地區為風水學中的「龍穴」之地,而吊橋下方為龍穴之龍口。這座龍骨造型的吊橋象徵一條飛龍凌越山谷,盤據守護著龍穴風水,庇佑鄉里。
白石湖吊橋兩端入口均須通過階梯而下,橋的前段是淺階梯步道,中段是平坦的步道,因為沒設無障礙坡道,不便推嬰兒車或身障的遊客登橋跨谷,畢竟這是條適合登山健行的旅遊路線,地理環境上有其限制,設施很難滿足所有的人。
越過吊橋之後,可由春秋步道前往「同心池」、「夫妻樹」..等社區景點,沿路都有明確的指標,春秋步道來回約30分鐘路程,道路雖不寬,但路況很好,沿途也可見到艷麗的花卉。
我是見到由通往「穠舍田園」、「同心池」的箭頭,沿階級上行,
穠舍田園由「農場」和「田園咖啡義大利菜( Farmhouse Cafe Trattoria)」等元素構成,這裡的室外空間,所打造的氛圍,不但讓整個戶外用餐空間更為活潑,也蠻適合遊客在此取景拍照的。
穿過「穠舍田園」後,「同心池」、「夫妻樹」..等社區景點,就在附近。
心中有心的同心池,一直都是情侶前來打卡的熱點。同心池為一個生態濕地湧泉,池畔設有休憩涼亭,命名「永結亭」,搭配「同心池」,意味對來此休憩的遊客,予以「永結同心」的美好祝願。
由「同心池」步往「夫妻樹」,不到5分鐘路程。
這裡原本是兩棵大小相當的伴生楠木,和諧的共處在一起,仿佛是一對恩愛夫妻,因此命名「夫妻樹」,可惜因2015年8月蘇迪勒颱風侵襲,其中一棵斷裂傾倒,本地民眾又在原地補植一棵楠樹陪伴,彌補遺憾。
現在所見是一大一小的楠木,論樹型和樹齡,此地景色改名「祖孫樹」可能會更加貼切吧.~~
回到吊橋折返,進入「碧山巖」牌樓山門,登石階上行通往「開漳聖王廟」。
「開漳聖王」陳元光,字廷炬,號龍湖,生於唐高宗顯慶二年(西元657年),卒於睿宗景雲二年(西元711年),是福建省漳州府首任刺史,治理漳州、潮汕功績卓著。
基於對歷史人物恩澤的感念,所以生前功在桑梓造福人群,且道德風範又能夠讓人敬仰的己故英雄人物,漢民族往往會將這些人物加以神格化而膜拜。歷代朝廷對陳元光有不同的賜封謚號,民間除了尊稱為「開漳聖王」外,還有威惠聖王、威烈侯、聖王公、陳聖王..等稱法。
「開漳聖王」昔日原是閩南漳州人信奉的守護神,不過時至今日,開漳聖王信仰已成為「台灣全民共同信仰的民間宗教」之一。
因為內湖的開漳聖王廟位於台北市內湖區碧山之尖峰,故命名為「尖頂碧山巖」。
本殿的廟埕上方已經搭蓋了遮雨頂棚,因此見不到廟宇正殿的頂脊裝飾。
正殿兩側的階梯是通往上方後殿的開基祖廟(石室)。
石室內供奉三塊「神石」(開漳聖王與兩位隨從之化身)。
嘉慶六年(1801年)鑒於香客日增,石室祖廟空間已無法容納大批前來膜拜的信眾,於是在原址的小廟下方另建本殿,並雕造鎮殿聖王及李、馬二位將軍的金身。本殿歷經數次重修,成為現在的規模與面貌。
開漳聖王廟位於碧山之制高點,廟前視野寬闊,可眺望台北盆地的景色,廟方晚上十時才關閉,這裡應該是觀賞與拍攝台北市夜景的絕佳秘境。很遺憾,我白天來此觀景時,市區霧霾情況十分嚴重,所見的台北盆地景色,一片朦朧…
每年5初至6月中旬為白石湖的百合花期,若在這個時段造訪,氣溫宜人,到此可同時--健行、觀景、賞花、參廟、看台北的夜景,白石湖社區的景點算得上是台北市難得的休閒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