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8日 星期六

【日治時期神社建築,樣貌僅遭到小範圍改造的桃園忠烈祠】

在台灣有個很特別的現象,中華民國的中央和地方政府,選擇日治時代的「神社」作為「忠烈祠」的場地,以祭祀為民為國捐軀的烈士和義士,

例如:

--臺北忠烈祠(圓山忠烈祠),原址是「台灣護國神社」,

--基隆市忠烈祠,原址是「基隆神社」,

--新北市忠烈祠,原址是「淡水神社

--桃園市忠烈祠原址是桃園神社」,

--苗栗縣忠烈祠,原址是苗栗神社

--臺中市忠烈祠,原址是「台中神社」,

--嘉義市忠烈祠,原址是「嘉義神社」,

--臺南市忠烈祠原址是「臺南神社」,

--高雄市忠烈祠,原址是「高雄神社

--宜蘭縣忠烈祠,原址是「宜蘭神社」,

--花蓮縣忠烈祠,原址是「花蓮港神社」,….

 政府之選擇日本的「神社」作為「忠烈祠」安放追悼我國的忠魂,尚查不到有關的文獻記載理由為何

因為廟宇地點會通常會是風水寶地?

或是出於報復洩憤的心態,敵方在這裡是奉祀神明,我方偏就把忠烈亡魂安放在這裡取而代之?

 二戰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臺灣許多忠烈祠初期仍保留日本神社大部分原貌,直到1966年頒布《中華文化復興運動綱要》後,許多日式建築紛紛被改建成了中華風格的樣貌,全台各地的忠烈祠大多被改建成中國北方宮殿式樣,僅剩桃園忠烈祠迄今除了鳥居曾被開刀改造之外其餘的建物與文物還維持著日本神社的原貌,場域中還存鳥居、社務所、狛犬、石燈籠、銅馬、拜殿、主殿,等神社元素成為珍貴的時代見證,命名「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目前為國家三級古蹟(市定古蹟)



桃園忠烈祠入口處的石碑,碑上刻的文字是「桃園縣忠烈祠」,

2012年已審查通過縣市合併為「桃園市」,升格成為「直轄市」,為何不在這次修繕工程中,同時把這座石碑正名改成「桃園市忠烈祠」,令人不解,


由入口處的階梯上行,通往忠烈祠的直路,是原來神社元素中的「參道(參拜者走的道路)」,參道兩旁有石燈籠,路中設置的牌坊是「鳥居」,在神社元素中這座牌坊是「人界」與「神界」的區分點,

但桃園神社現存的鳥居,和一般神社的鳥居長得不太一樣,原因是戰後的時代,「去除日本意象」是國民政府的統治政策,因此在政權轉移之際,把鳥居「开」上方的橫梁拆除,而呈現「雙十國慶」的意象,這樣的改造,比起當時把其他神社的「日式建築徹底拆除」改建成「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算是手下留情的小手術了,但也留下了這道歷史的疤痕。



參道兩旁不同造型的「石燈籠」 

位於參道的左側的青銅屋頂的涼亭建物,保有日本原味的古樸感,這裡是神社元素中的「手水舍」,信眾在進寺廟之前,先在此洗手、漱口,象徵先清除汙穢,潔淨身心,才可拜神的謙卑虔誠,原始的規矩是需要用清水洗淨全身的,後來演變簡化為淨身方式只是洗手、漱口。


位於參道右側的木造建物群,是桃園神社的「社務所」,社務所是提供神職人員處理日常事務與休息的空間,如今大多在台灣的神社社務所遺蹟功能已被轉型為其他用途,桃園神社的社務所主建物,成為忠烈祠辦公室兼遊客服務中心。




主建物為典型日本廟宇建築的仿唐風格門簷,十分典雅。



守護在社務所附近的青銅鑄馬,也是桃園神社的重要文物,

「神馬」是神明在人間與神界往返的坐騎,所以是神社的設施元素之一,其腹部繫布,布上有皇室菊花紋或神社的社徽,這是「神馬」造型的特點,台灣在改朝換代後,昨日的是,成為今日的非,無論是人像還是馬像,往往遭到懷有高度敵意自認是被壓迫的人加以破壞洩恨, 或被砍頭,或部分毀損或被潑漆,這裡的神馬能安然無恙,屬很難得的狀態

參道中段的石階梯旁,有一對石獅造型的「狛犬」,牠們是守護神靈的神獸,


爬上石階 抵達有一中門懸掛著一古樸匾額,寫著「國魂」兩字,不同於寫四個字的一般匾額,


由於「國魂(くにたま)」是神道的觀念之一,而日治時期的臺灣的神社,祭拜神祉大多為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和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所以我很好奇這塊匾額與神社是否有某種關聯性,特別觀察匾額上的資訊線索,匾額上的日期很清楚是「中華民國四十年八月」,但「國魂」兩字之後的文字內容和提字人的頭銜與姓名都已模糊不清,中華民國四十年,這裡已經成為「忠烈祠」多年了,顯然匾額並不是日治時期的桃園神社遺留文物,「國魂」二字是追悼我國的忠魂的字詞,與日本神社的開拓三神無關。


中門的後方懸掛著另一面古樸匾額,寫著「萬古綱常」四字,牌匾的日期以及提字人的頭銜與姓名都已模糊不清,但文字內容也顯然與日本神社無關,也不是日治時期的桃園神社遺留文物。

桃園神社的「瑞垣」與「透塀」,參道中門的四週木圍牆,稱為「瑞垣」,也是「人界」與「神界」的區分「結界」,「瑞垣」上的所設的漏窗稱為「透塀」,這些設施適當的隱蔽神殿,護衛神祇的隱私。



穿過中門,裡面的木造建築,建築前部是供一般信眾參拜的「拜殿」,建築後部是安置神位的「本殿」,



因為有規定進入木造建築內「不准拍照攝影」,所以我只拍到木造建築的前面景觀,內部情況憑記憶予以記錄和介紹,建築前部「拜殿」的左方偏殿,供有數量不多的烈士英魂的牌位,顯然要能進入忠烈祠被祭祀的資格門檻很高,成立桃園忠烈祠,迄今歷經七十餘年,才僅有十餘個牌位,另外牌位前側,保留著神社的「賽錢箱 」,看見這種景象,覺得不倫不類,很不莊嚴,忠烈祠是供奉先烈的殿堂,但是沒供奉在建築的後方正殿,感覺他們的地位並不是這棟建物的正主,先烈沒有應得的待遇。

過了「拜殿」,後方的「本殿」, 內部十分典雅,讓人有置身於日本境內的古寺廟的氛圍。

【觀後感想】

雖然這處國家三級古蹟(市定古蹟)」是「桃園忠烈祠」暨「神社文化園區」我曾到過台灣南北各地大部分的忠烈祠,以佈置格局的莊嚴,和懷緬先烈的氛圍作比較,我感覺「桃園忠烈祠」是台灣「忠烈祠」排名的末位,但以日本神社保存的完善程度,在台灣的排名則屬於名列前茅。

「忠烈祠」和「文化園區」是兩種不同的內涵與概念,「忠烈祠」是莊嚴的祭祀聖地,「文化園區」是親民歡樂的觀光勝地,本質是抵觸的,應擇一定位,才不會互扯後腿,如果「日本神社的景觀」有助於桃園市的觀光資源開拓,那就明確定位為單純的觀光場所,「忠烈祠」另擇地搬遷,讓烈士可以有尊嚴的被懷緬追念,而神社的「拜殿」和「本殿」的特殊景觀也可以開放一般民眾拍照打卡,婚紗照等商業拍攝還可以收取費用,補貼園區維護的開銷。

這裡的木造建物很典雅精美,我覺得如果能有櫻花、楓樹種植搭配,會美上加美,讓此地一年四季呈現不同的景色與風情,不用出國,來桃園就有和日本相同的景觀,遊客如織的畫面,映入眼前。



 
















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

【一座隱身臺北市信義區巷道內的宏偉廟宇--松山奉天宮】

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221,這是通往虎山步道的路徑很難想像在不寬的巷道內,竟然有這麼一座宏偉的建築--松山奉天宮」。


「松山奉天宮」位於臺灣臺北市信義區的虎山下,為主祀玉皇上帝道教廟宇,很氣派宏偉,建築內外的藝術裝置,包含了:剪黏、陶塑、木雕、石雕及銅雕..等各種工藝,處處展現出不同專業工匠群的精湛技藝與巧思

 「松山奉天宮」的山門設於瑠公國中對面,山門與護牆,佈滿了精緻石雕藝術,氣勢非凡,這樣磅礡的的山門,在台灣很罕見,





「山門」是牌樓型式的建築物,通常設置於寺廟門前的路口,是中國寺廟首先和信眾接觸的建築物,亦稱「歡迎門」,雖然名稱中有「門」,但實際上並沒有設可以關閉的門,也有人叫這個牌樓建築物為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松山奉天宮」的山門護法神明,也很特殊,不是傳統的「韋馱尊者」和「伽藍尊者」守門,而是由「二郎神」和「齊天大聖」擔任門衛,在台灣很罕見,


山門左護法是額頭中間多生了一隻慧眼的「二郎神」,使用的兵器為三尖兩刃,是一位斬妖除魔、正直清廉的天界戰神..

山門右護法是為西遊記中的重要人物齊天大聖(孫悟空),使用的兵器為如意金箍棒 取經完成後被如來佛祖授為「鬪戰勝佛」,是一位忠誠、善良、嫉惡如仇、追求自由的神猴。


山門的左側龍門為「禮門」


山門的右側虎門為「義門」


牌樓內面鑲嵌「天下第一」石匾,係人瑞書法家胡昌熾先生(1899~2003)2002年,在高齡一百零三歲時的親筆題字。

進了山門之後,上行通往「虎嘯門」,階梯也很特別,每一個階梯都有刻有勸善法語,雖然很少有遊客會停下腳步仔細觀賞閱讀,但正如藏教的「轉經輪」每轉動一圈就代表頌讀了整篇經文一次,遊客在階梯經過法語一次,也代表頌讀了法語一次,如果遊客一步一步的慢慢欣賞閱讀,當然心靈的收穫會更大。



「虎嘯門」的階梯步道,沿途插了許多廟旗和國旗 (松山奉天公不只是階梯步道有國旗,而且廟院四周都插有國旗) ,我覺得這也是一種教化人心的啟示方式,如果不愛自己的國家和國旗,心中就不會存在忠義的正念,所以要先敬地愛國,才繼而尊天敬神,修正道才能得正果,我在台灣參觀過許多廟宇和教堂,尚未見過有插或掛國旗的廟宇和教堂。



過了「虎嘯門」,右側是「照牆」,對面是「龍吟門」,「龍吟門」與「虎嘯門」的格局相對稱,不同的是這一側,石雕以「龍」為主角,



由「虎嘯門」或「龍吟門」過了「照牆」,都能到達廟殿,「照牆」是奉天宮廟殿的屏障牆,奉天宮的照牆,氣勢也超磅礡,牆面銅鑄九龍,牆頂裝飾人物與高樓的交趾陶,兩側還有六大元帥及三十六天罡等精雕石像護衛,「照牆」集結了銅雕、石雕、陶塑不同工藝,而且藝術含量都很高,這是奉天宮獨有的廟宇規格。










九條龍為最高等級廟宇的規格,奉天宮主祀是神位最高的玉皇上帝,所以廟宇的照牆和御路,龍的數量使用九條,彰顯廟宇的身份地位,

照牆和御路,九龍正中的龍為正龍,象徵天子,兩側分別為升龍與降龍,而由左或右任一邊數正龍都位在第五條,故有「九五至尊」的天子象徵之意。

位於正殿台基中軸位置的前方斜坡道,源自帝王宮殿形制,稱為「御路」,亦稱「御階」、「龍階」、「龍陞」,在台灣,則稱為「龍網」或「斜魁」,原來是作為踏垛,為台階的另一種形式,

原本只有帝王宮殿建築才能有「御路」,因神恩足以配天德,尊崇神恩更大過帝恩,所以台灣的廟宇建築,取法這種裝飾模式,彰顯天神位階。由於「御路」是帝王和神明的乘轎專屬通道,斜坡道上特別刻上祥雲或龍形浮雕,一般人不能踩踏,只能行走其兩側的階梯,

松山奉天宮設有三條斜坡道,正中的御路飾有九龍,龍側的坡道飾有彌勒佛,虎側的坡道飾有蟾蜍,




五年千歲是松山奉天宮的配祀,因此廟宇前方有「五年千歲」的黑令旗,


黑令旗是能掌管五營領兵打仗的廟宇常見的標的物,武將神明才有黑令旗,具有以下的義意:

--代表廟宇的神明具有調遣神兵的指揮權。

--廟壇外豎起的黑令旗是告知此地駐紮有神明的兵將。

--五營旗的黑色旗,它代表五營將軍群中屬水的北營,管轄與調遣陰兵陰將。

--神明出巡時,用於神威展現並開路掃街清淨用。


松山奉天宮的拜殿中門,設有作工精美的弧形實木雕刻矮門,這也是有別其他廟宇之處,相較紅色令牌形制的欄柵門,有如豪宅與民宅的差距,

 


廟宇的門神,依功能別區分兩類,

一類是為了驅邪護寺,守護神由武將擔任,

一類是為了招祥納福,守護神由文官、太監、宮娥擔任,

松山奉天宮一樓正殿為五進規格,十扇門的守護神由文官、宮娥擔任,門神木雕精緻,也沒像其他廟宇外覆壓克力罩,有可以接近的無疏離感,拍照也不會因外罩反光,我覺得這樣才是廟宇應有的面貌,每次見到龍柱和神明,為了防止被沒公德心的民眾侵害,而被鐵欄或玻璃包圍保護,龍柱和神明猶如置身於牢枷內,每每看到這種情境,我心中總會感慨,











二樓凌宵寶殿的守護神由武將天神和四大天王擔任,











除了木刻浮雕門神之外,殿內的挑高的空間,藻井、柱樑、壁飾、拱門、神祇亦皆是精美的木雕藝術,有些木雕包覆了金箔,金光閃爍,殿內木雕藝術規模竟然如此的龐大,令人驚訝讚嘆,




















木雕作品要仔細觀賞,才會發現匠師的創新巧思,諸如:孫悟空不拿金箍棒而是手持雙刀,三頭六臂騎坐在麒麟上的神明,在戰場中墜馬的戰士,戰場中被對方擄獲遭到綑綁的戰士等,殿內木雕作品範圍和規模太龐大了,目不暇給,需要多次光臨,每次選擇其中一處,深入的品味欣賞,發掘出匠師在木雕作品中的隱藏創意,會是一種尋寶的樂趣。














松山奉天宮外部的石雕藝術,也很豐富多元,除了具備一般廟宇必有的傳統內容之外,還另有一些其他題材的創意石雕,






廟宇使用漢白玉作成圍欄,相較常見的石材圍欄,奢華的層次,是豪宅與民宅的差距,



一般廟宇的屋頂與屋簷,使用黃色琉璃瓦,而松山奉天宮使用金光耀目的「鈦金琉璃瓦」,這也是豪宅與民宅的差距,




屋頂與屋簷的裝飾,除了傳統的龍、鳳、鯉等的剪黏藝術之外,因為松山奉天宮座落於台北信義區的四獸山(虎山、豹山、獅山、象山等四座山的合稱),因此還特別另加上虎、豹、獅、象四獸的裝飾,這是全台廟宇中的僅有。



廟宇的雀替,通常都是以「獅」、「鰲」裝飾,但松山奉天宮的雀替是以「飛天仙女」裝飾,


迎曦門是奉天宮正殿和香客大樓之間的連結建築,這種連結建物稱為「過水」,穿越迎曦門之後,可通往虎山的登山步道。


松山奉天宮,不僅是一間佈置特殊(另類)的廟宇,更是一座雕塑殿堂美術館,藝術範圍和規模太龐大了,需要多次的光臨,才能夠深入的品味欣賞所有的藝術佈置,雖然這藝術秘境目前隱身於市,鮮為人知,畢竟珍珠不會始終埋沒於砂礫,金子必會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