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5日 星期一

【雨中漫步在西門町塗鴉街】

這幾年台灣興起了彩繪村的熱潮,透過鮮艷的色彩和圖案美化了老舊社區,也因而吸引很多人專程到彩繪村合照打卡,老舊社區成為觀光新景點之後,觀光人潮為在地注入了經濟活力城鎮透過用心營造而多采多姿,對探訪的來客和在地居民,都是件美事

但這些新興起的彩繪村,其中有許多彩繪內容是既有動漫人物的抄襲,缺原創性,姑且不論藝術價值如何當抄襲的彩繪內容形成商業用途時就可能有侵犯著作權的疑慮

這些在牆面或鐵門上噴繪圖案的現象我們常稱之為「彩繪」,而國外則稱為「塗鴉(Graffiti)」。

塗鴉起源於美國當時繪圖者的動機單純只是藝術創作想被他人看到」主觀上一定會選擇像馬路邊等醒目區域把牆面、電氣箱當成畫布。之後,美國黑幫開始跟進效尤,有本事在愈危險的地方畫愈多,就成為他在「城市霸主」的程度象徵,塗鴉演變成為了一種反體制藝術。

也因塗鴉源於地下社會,塗鴉藝術自然也逐漸形成一套特殊的創作倫理與規則,其中之一是在一面牆上,作品按內容的難易之階級,高階作品有權力蓋掉低階作品,原塗鴉人也會予以尊重,透過這個規則,熱門的位置,因競爭,圖案經常被覆蓋變動,藝術價值也相對逐步提升。

台北的西門町,是充斥著最多青少年文化的區域,反體制」是青少年的崇尚的價值觀塗鴉是反體制的藝術範疇,因而西門町徒步商圈內有很多塗鴉景象,其中一條以青少年潮流服飾店為主的小巷弄,被稱「美國街」,更是這種起源於美國塗鴉文化的精華區域,巷弄內的牆上,店家的鐵捲門,路旁的電桿電箱,充斥著台灣原生的街頭塗鴉創意,一直延伸到電影主題公園內的所有牆面。

這裡的塗鴉作品,都是街頭藝術家100%的原創,代表了台灣文創精神使台北西門町被國外媒體選為「世界五大街頭藝術城市」, 吸引了國內外眾多的塗鴉迷前來朝聖,連微軟這種大企業的全球廣告拍攝也來這裡取景。


由於塗鴉作品內容因創作倫理與規則而經常更動雖然我已是多次到此造訪,每每所見仍都保有「新鮮感」,我這次是在下雨天來此漫步,雨中所見的景象,更是別有風情,也如願拍到這裡和以往天晴時不同氛圍的街景。








星條旗的地面圖案,與「美國街」相互呼應



塗鴉迷,沒因雨天澆熄前來朝聖的熱情,










這處大型塗鴉作品,滿溢著中國國畫的本土風情,特吸引國外眾的塗鴉迷佇足觀賞與合影,至於作品噴字命名《鶴福暖巢》,我孤陋寡聞,不瞭解其出處典故。



在巷弄內,見到的「和風」擺設佈置。





巷弄內設置飲水機,不但提供了遊客飲水需求的方便,因為受到塗鴉,也成為了很特別的「裝置藝術」。





塗鴉的區域,由巷口一直延伸到電影主題公園內的所有牆面。



電影主題公園內牆面的塗鴉作品。





















2019年3月13日 星期三

【異地重建後的三井倉庫】

柯文哲2014年擔任台北市長之後,外科醫生出身的政治素人施政經常衝撞了既往的慣例,施政有人讚賞有人反感他的工作積極,務實敢言,世大運、西區門戶計畫(北門整建),的施政成果都讓市民有感

外科醫生出身的柯文哲上任後開的第一刀,是拆除了「忠孝西公車專用道」,開的第二刀,是把勒住百年古蹟北門的忠孝橋高架引道拆掉柯文哲認為,位在北門旁的忠孝橋引道功能已大減,台鐵地下化後,平面道路交通就要重新規劃除了能改善這裡交通堵塞,新的交通動線,也能使北門區域的古蹟聚落構成觀光景點串聯

以國定古蹟「台北府北城門(承恩門)為中心周邊有市定古蹟台北郵局」間隔約30公尺,市定古蹟撫台街洋樓」間隔約150公尺,國定古蹟台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間隔約80公尺,歷史建物「三井倉庫」原址間隔約50公尺,這裡的古蹟建築很鄰近集中,具有相當的觀光吸引力,可惜以前受交通動線阻隔了建築的視野聯結

全長約750公尺、有30處橋墩的忠孝橋引道拆除工程,在2016年農曆新年假期,在他主政下,僅用了六天就拆完了,超高效率讓台北市長柯文哲獲得各界好評,至今仍是柯文哲可以引以為傲的政績

但為了構建西區門戶計畫新的交通動線,一棟破舊已成廢墟狀態的老建築三井倉庫」如何處理,引發了爭議原地保留或異地重建應保留在原地立場者,是以建築及所在地代表的歷史文化意義來考量;而持應拆除另異地重建者,則是以交通、經濟等的價值來考量雙方不同立場在文資審議委員會上曾多次交鋒。


畢竟由於三井倉庫建築本身的藝術價值不若附近的鐵道部來的高,而代表的時代意義,又不若在附近的北門來的高,而建物也僅是屬於歷史建物的文資位階為了方便交通動線的規劃,最終決議向東遷移51公尺,異地重建以實踐西區門戶計畫的完整性。

2018 11 異地重建後的三井倉庫化身為「記憶倉庫」正式對外開放在這個空間中參觀者能夠透過展示的文物,喚起對北門地區的歷史記憶,認識這裡由晚清時代至日治時代的商權轉移的歷史過往



三井物產的倉庫,建造於1914年,屋體為紅磚,屋頂為捲棚式黑瓦,建物風格為和洋混合,正立面有半圓形的山牆,這次三井倉庫修復工程,外牆全數以清污處理後之舊磚料回砌,內牆不足的部分則以新磚補充。重建工程的建物,地基也加強了隔震設施。








半圓形的山牆仍留有三井物產商標,是目前台灣唯一保留三井物產商標的老建築物,但整建前的廢墟狀態,山牆僅是殘留有三井物產商標的痕跡。



一樓的外部和走廊都是圓弧拱門


建築右側立面設有窗、門,



左側立面為沒有窗、門的牆面。


後立面山牆上方為三角形,也有三井物產商標,但中間因為通氣窗,因此商標圖形少了三條橫線。

晚清時期,在台外商,以歐美五大洋行為主,日本統治之後,台灣總督府為取代五大洋行在台利益,引進三井等日本財團。在總督府的支援下,三井壟斷稻米、樟腦、砂糖等交易,是日治時期最大的在台日人集團。這棟「三井倉庫」,是日本殖民後商權轉移的重要歷史見證。

進入內部,一樓門口吊掛以水晶酒瓶改造成燈罩的裝飾燈,很別緻。




由於原有建物的山牆面,因灰漿老化,其黏結力已不堪保障繼續使用,因此這次重建時,建物的山牆採取舊工法仿製,以確保結構安全無虞;原始山牆則以原貌保存於1樓,成為重點展示物件。


重整後的三井倉庫,轉變成為多元的藝文空間「記憶倉庫」,



一樓的「記憶小書城」,上部紅磚與下部透明磚,象徵新舊年代的結合意象,展覽空間除了陳列這裡的歷史書籍,照片,介紹和北門、三井倉庫的故事以及歷史記憶,也設有VR裝置,讓遊客觀賞體驗。





「中華商場」曾為大台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公有綜合商場,八座三層樓建物,第一棟(忠棟)位於北門的忠孝西路口,第八棟(平棟)位於南門的愛國西路口,中華商場於1961年落成啟用,興盛一時;後來為了因應市區重捷運的施工等需求,而於19921020日拆除,原址則配合中華路改造計畫而成為林蔭大道的一部分,中華商場,是一段老台北人的共同回憶。

內部二樓,可以由樓梯或搭電梯抵達除了展示一些北門附近古蹟建築的的意象模型,也佈置了一個講堂,可在此舉行藝文展演。







三井倉庫的內部空間不大,一樓面積75坪,二樓面積88坪,如果未逗留閱讀歷史書籍,VR裝置體驗,參觀這裡不需花費很多的時間。

參觀完這棟重現風華的建築,我覺得如純以觀賞「建築藝術」的角度,其造型和工藝並無特殊之處,但以「人文」的角度去了解老建築內涵,每棟老建築之會在那個時代誕生,每棟老建築都內涵了那個時代所發生的故事。至於某棟老建築是否需繼續保留,又或以那種方式保留,就必須在建築本身的歷史與藝術價值,以及週邊的配套環境,在兩害相權取其輕的狀況下,在當下選擇最妥善的方式來進行。

我覺得臺北市政府在西區門戶計畫中,對原已成廢墟的三井倉庫已經做了許多努力,個人贊同「移異地保存整建」確實是當下最適當的決定,即使是在原址挪移了51公尺,但仍是可以為北門地區日治時期的殖民經濟歷史作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