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旅客搭乘運輸車輛到達一個城市時,首先映入眼裡是這個城市車站的景象,「車站」是城市景觀中的片頭,引導了外來旅客對這個城市的旅遊感覺走向,
乘捷運到站後,步下紅色階梯,
到達車站的1樓地面,首先可以見到階梯紅色牆面的彩繪,那是是太魯閣族梁秀娟老師的藝術畫作《奮游》、《旭日》、《足跡》,
流淌著太魯閣族血液的梁秀娟,從小在部落跟著耆老生活,她從小就會說母語,身感於原住民族傳統文化正逐漸流失,讓她產生一股傳承原住民文化的使命感。
她除了經營工作室,也在桃園市原住民族部落大學擔任客座講師,她意識到部落人往往得移居都市討生活,因此她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傳授編織技術,讓族人能因具特殊的文化技藝,回到部落也無慮生活收入。
優席夫的作品畫風為「亮麗鮮明的色調」,以台灣原住民為主題,展現歡樂與活力,往往也在畫作中融入「嘲諷意味」,例如有一幅被為英國藝術大學入選為「亞洲美術藝術大獎」的畫作,內容是描繪一位頭戴阿美族鳳冠的女性,手指比著「噤聲」姿勢,訴說原住民禁止說母語、被迫說國語的歷史傷痛。
車站內1樓大堂的末端,佈置了「原住民祭典時歡慶的篝火」場景,
車站內1樓大堂的「黑狗與樂器」藝術佈置,這作品同時也是提供旅客休憩的造型座椅,樂器的座位上有紅色的文字tama’,至於作品名、創作者、文字意涵我尚未能查證到,
站內玻璃帷幕的彩繪圖,是泰雅族藝術家米路‧哈勇(Miru Hayung )的藝術創作《生生不息》、《耕耘》油畫作品的轉印,作品意涵:泰雅族文化的傳承且懷緬長輩的辛勞,
出身泰雅族爺亨部落的「米路.哈勇」,現年43歲,是相當知名的原住民族藝術家,繪畫風格線條分明、用色鮮豔繽紛,擅長以色塊、分割的技法創作。如果用GOOGLE「桃園/原住民藝術家」,搜尋結果中,「米路.哈勇」總是名列前茅,
出了車站內1樓大堂的票閘門,車站的玄關區,佈置了身穿原住民傳統服飾的男、女迎賓公仔,熱情迎送過往的旅客,
車站的門口,圓柱上也是阿美族藝術家優席夫(Yosifu )所創作彩繪的《微笑迎賓》,以色彩強烈的原住民的歡顏,迎送旅客,
車站的門口上方,設置了排灣族藝術家伊誕・巴瓦瓦隆的創作《循著樂音找到祢》,台灣百合是原住民視為極為崇高的植物,這件作品以台灣野百合花造型的風鈴,藉由風的擺動,樂音迴盪在捷運站前迎送旅客,
伊誕・巴瓦瓦隆 (Etan Pavavalung) 於 1963年生於台灣屏東達瓦蘭部落,他很積極參與並推展「原住民自覺運動」,並曾在1990年代的「台灣野百合學運」及「原住民還我姓氏運動」繪製百合花精神圖像,象徵自我認同、救贖與復活,創作成海報與原運T恤。
車站的門口下方的階梯,彩繪了原住民的圖騰彩繪,
出了車站右行,車站的站體外部,設置了藝術家成若涵以「泰雅族竹屋」作為設計概念,她與桃園巴崚泰雅族小朋友共同創作的作品《家屋》,
紙雕藝術家成若涵,畢業於台大農推系,非美術科班出身,走上紙雕創作這條路,源於她的一場車禍,騎車回家時不慎摔車住院,看到英國紙雕大師Rob Ryan的作品,驚豔之餘,也想起她過去拿起刀剪為家人、朋友手作剪貼卡片的回憶,開始一刀一刀地刻畫台灣景觀紙雕,因為是非美術科班出身,紙藝和風格,無流無派,創作因而別出一格,
張世凱也曾是手划「拼板舟」完成環台一圈的首航者,
「拼板舟」是雅美(達悟)族人重要並且神聖的生活工具,也是台灣的原住民文化代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