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2次到台南輕旅行,在參觀古蹟的行程中,也遇見到若干座不屬於「古蹟」的基督宗教建築,興建年代大多是在台灣光復後的初期,這些基督宗教的建築造型,也很有特色。
由於基督宗教的教堂與教會,建築內部只在特定時間開放給其信徒進入彌撒或禮拜,而我這個背包旅客,就未冒昧入內參觀,只是徘徊在西洋宗教建築物外,拍攝建築的外貌,欣賞建築物造型的特色。
在臺灣,西洋傳入的基督宗教,有兩種教系:
「新教」--普遍稱為「基督教」,信徒聚會的場所為「會」,
「羅馬天主教會」則被稱為「天主教」,信徒聚會的場所為「堂」。
【看西街長老教會】
位於台南北區, 1951年興建,1955年落成,
建築特色:白色的建築物,入口正面為希臘神廟式的建築風格,6支巨大的圓柱,等邊三角形的山牆,逐級而上的階梯,搭配頂端的羅馬圓頂,氣勢恢弘,莊嚴神聖。
【台南浸信會】
位於台南中西區,興建於1953年,
建築特色:建築造型為希臘神殿的風格,兩側的補強柱設計,使建築外觀成為下寬上窄的梯形,導引視覺產生高聳的效果。入口正面有2個等邊三角形的山牆,2個十字架,十分特別。
【復臨安息日會臺南教會】
興建於1952年,位於台南中西區青年路,在國定古蹟「台灣府城隍廟」附近,此教會的地點,曾是1915年噍吧哖抗日事件「亭仔腳街西來庵」的廟宇所在地。
建築特色:立面造型有如雙手捧著十字架朝向天際。
教會前方行人道上的「台南亭仔腳街西來庵遺址」說明牌
【聖樂倫天主堂】
位於台南安平區,在市定古蹟「安平小砲台」的附近,1963年竣工,2003年整建成為現貌。
建築特色:在教堂建築外設置聖母像,華麗的基督故事彩繪玻璃,是典型的天主教堂的建築元素。這座教堂建築造型有哥德式的風韻,正面的三角山牆和長條形玻璃窗以石材裝飾,使單調的水泥建築,增添了特殊的美感,屋頂十字架下棕色方框內,有「人」、「獅」、「牛」、「鷹」、的紅色圓形圖案,象徵福音四聖使。
【台南友愛街天主堂】
位於台南中西區的友愛街,正式名稱:「聖波尼法堂」,興建於1965年。
建築特色:一般的天主堂都是西洋式建築,但這處天主堂的立面造型卻是中國的宮殿式風格,建築側面造型有象徵教義「虛心祈禱的手」尖拱造型玻璃窗。
【基督長老教會台南南門教會】
位於中西區,重建完成於2005年,是我在台南地區見到的最高大巍峨的基督宗教建物。
建築特色:建築造型為哥德式的風格,牛眼圓窗,搭配多樣化尖拱窗造型設計,展現了建築師的藝術佈局巧思。
側門入口上方的圖案,表達始創於1933年,重建完成於2005年
【基督教台南聖教會,自由基督教會】
位於中西區公園路,興建年代不詳。
建築特色:超大的紅色十字架。
在以上的基督教建築,有不同顏色的十字架,不同顏色象徵不同的意義:
紅色十字架:象徵耶穌基督的寶血,具有「救贖」的意義。
黃色十字架:象徵耶穌基督的光芒,具有「榮耀」的意義。
白色十字架:具有「聖潔」的意義。
也有少數基督教派,認為掛十字架,是屬於崇拜偶像,因此在建築上不裝置十字架~~
自1624年荷治時期,台南建城迄今已有將近四百年的歷史,雖然台南擁有的古蹟數量為全省之冠,但其中沒有任何的西洋宗教建築被列入「古蹟」。
我2次到台南這個古城輕旅行,遇見的基督宗教建築,興建年代大多是在台灣光復之後,我對這個情況有所疑惑,所以對「基督宗教在台發展的歷史」加以探索,才略有恍悟。
基督宗教在台發展的歷史回顧,概況如下:
※荷蘭治理的年代(西元1624至1662年),
基督宗教在臺灣的發展,始於荷蘭治理的年代;基督宗教屬於官方宗教性質,官員兼任神職,在那個尚未形成漢人渡台潮的時代,傳教的對象主要為當地的原住民,對原住民的宗教信仰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時至現在,基督宗教仍是原住民族群的主流宗教信仰,隨著荷蘭的撤離,基督宗教擴增的動力也隨之停頓。
基督宗教在臺灣的發展,始於荷蘭治理的年代;基督宗教屬於官方宗教性質,官員兼任神職,在那個尚未形成漢人渡台潮的時代,傳教的對象主要為當地的原住民,對原住民的宗教信仰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時至現在,基督宗教仍是原住民族群的主流宗教信仰,隨著荷蘭的撤離,基督宗教擴增的動力也隨之停頓。
※明鄭統治時期(西元1662年至1683年)
在台灣建立了「東寧國政權」,國家的宗教政策,為革除荷蘭人所留下的基督教信仰,以及實施儒家思想漢化政策,積極興建「孔廟」、「玄天上帝廟」、「關聖帝廟」、「媽祖廟」…等漢人傳統寺廟。
※清治時期(西元1662年至1895年),
清康熙23年(1684年)終結了明末「東寧國政權」以後,台灣才被納入大清帝國版圖,但基於安全考量,對於人民渡臺一直有嚴格的限制,頒布有「渡臺禁令」,到了西元1875年,才正式開放,讓福建省及廣東省的人可以自由前來臺灣。
清治時期,咸豐八年(1858年)簽訂之天津條約之後,台灣安平、淡水、基隆、高雄各港先後開放通商,基督宗教二度傳入台灣,但清治時期時台灣的環境,不論政治因素和文化背景,官府及一般百姓普遍都排斥基督宗教。
※日治時期(西元1895年-1945年),
台灣的基督宗教,以基督教會為主流,信徒一直都以日本人為主,吸收台籍信徒也以公、教、商為對象,北台地區基督宗教發展較為蓬勃,在台北市,當時代基督宗教建築列入市定古蹟計有:「長老教會北投教堂」、「濟南基督長老教會」、「中山基督長老教會」等三處。
南台地區基督宗教發展較為保守,台南曾是日治時代南台地區重要的傳教基地,為何在這個地區未遺留那個年代的基督宗教老建築物,令人費解。
※1945年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之後,
統治者信仰基督宗教,加上1949年大陸淪陷,有大量的傳教人員與信徒撤來台灣,造就了基督宗教空前的發展條件,台灣各地因而陸續新增了許多基督宗教的建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