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的元旦,開年首航到南投市區一日遊,漫步參觀此地的老建築與在地人文。
位於臺灣中部的南投縣,境內擁有許多的知名熱門景點,假日吸引了大量觀光客的湧入,而南投市區景點,則是其中的冷門,很少有外地遊客到臨,即使在元旦的連假期間,也仍是十分冷清,來此可以很清淨悠閒地欣賞本地人文,和無礙的拍照~~
南投文化生活圈地圖
【藍田書院】
由南投市客運站到「藍田書院」,步行距離僅約650公尺。
藍田書院是南投縣七大古蹟之一,也是國家級的三級古蹟。
藍田書院創建於1831年(清道光11年),當時為學堂, 1833年(道光13年)始改制為書院,並於1864年遷移現址,書院取名「藍田」是有「冀青出於藍,以共與孝弟力田之科也」之意,希望藉此成為培植地方文秀之區,並青出於藍。
「藍田書院」銜牌,書「同治甲子 重建
大正丙辰 轉築
眾紳士等 仝立」
藍田書院的建物,除了是教育的基地,亦是該時代興盛的「儒宗聖教」的宣教鸞堂,奉祀文昌帝君的「文廟」,1959年(民國48年)南天賜旨揮鸞,下詔賜號「濟化堂」,1996年(民國85年) 增建之後殿,一樓為「濟化堂」,中殿奉祀關聖帝君,二樓為「大成殿」,中殿供奉孔夫子神位,藍田書院由「文廟」轉成為「文武廟」。
藍田書院的大門,楹聯「藍喜出青傳聖教」、「田勤種玉煥文光」,表達此處是「鸞堂」和「學堂」的所在。
大門入口,建有一座L型的「奇賢門」,以破煞避邪及護院,在全台的書院廟宇極為罕見這樣的規制~
廟前碑林有5座石碑,碑文記述了創院、修建的歷程。
這座石碑有很明顯斷裂3截的痕跡,我猜測很可能是曾在921大地震時受創。
正殿廟埕前方,設置照牆與泮池,池之兩邊設有綠色的旗桿座,乃依古「華表」之遺風,寓意「中舉」,為文廟之特色。
台灣宗教百景牆牌前右方的「敬聖亭」(古曰惜字亭),為原有金爐拆除後的新建物。
與燒金銀紙的「金爐」不同,惜字亭是用於燒毀書有文字的紙張的地方,是古代文人雅士「敬惜字紙」理念的體現之一。受科舉制度影響,古人認為文字是神聖和崇高的,寫在紙上的文字,不能隨意褻瀆。即使是廢字紙,也必須誠心敬意地燒掉。
牆牌前左邊設龍池,命名「龍仙水」,典故有待查證。
藍田書院正殿,座西朝東,是一座兩進三開間、兩護龍的三合院書院建築。
第一進三川殿面開三門,明間外檐裝修以石雕壁堵及木雕櫺子窗組合構成,是常見的閩南式建築構造,兩側廂房連接前殿之圓形拱門,寓意「圓滿、圓功」
正殿主祀文昌帝君,上方懸掛「天上文衡」匾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製作,「文明氣象」匾為同治三年(1864年)製作。
藍田書院濟化堂不僅是地方的信仰中心,平時每日也提供免費「收驚」的服務~~
在正殿見到輪值的身著藍色長袍的鸞生,為民眾進行收驚儀式
增建之後殿,為二層樓,三開間,屋脊構造均為傳統式建築。
後殿與正殿之間,相隔很窄,後殿的龍側,建有一座命名為「活水」的塔樓
後殿一樓為「濟化堂」
濟化堂中殿奉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
左側陪祀城隍
右側陪祀福德正神
後殿二樓為「大成殿」
大成殿的中殿,供奉至致聖先師孔夫子牌位
左側陪祀儒家七十二先賢牌位
右側陪祀儒家歷代先賢牌位
藍田書院不僅是院貌巍峨典雅,而且處處都能看到高水準的藝術品,很值得專程到此仔細品味欣賞。
正殿前的泥塑
正殿的門神彩繪
正殿內兩側的24孝故事貼金木雕
前後殿屋脊上精美的剪粘與屋壁的櫺子窗
後殿精美的櫺子窗
正殿的竹圓窗
精美的石雕遍佈在建築物各處
命名「怡心亭」的涼亭內,精美的木雕
【南投縣文化園區】
由「藍田書院」到「南投縣文化園區」,步行距離僅約350公尺。
南投縣文化園區,是全台首創以「歷史性建築再利用」規劃而成的文化園區。
曾經是彰顯日本統治,推展「武道」的建築物,時空更迭,台灣光復之後成為台灣政府機關辦公使用,再變身成為宣揚台灣本土、在地精神傳承的人文、工藝歷史的文化園區。
文化園區內的「縣史館」建築主體是以日治時期興建的「武德殿」修復而成,比鄰的「南投縣藝術家資料館」興建於台灣光復之後的1952年,以及其他年代久遠的木造日式房舍,這些日本風格的建築群構成園區,十分獨特醒目。
興建於日治時期昭和12年(1937年)的「武德殿」,由日本建築師鈴木金吉所設計,採仿唐式和風傳統建築風格,並融入日本傳統社殿的建築形式,歇山式屋頂、架高的基台,由階梯步上,有「參拜」的意味,突顯出武德殿的崇高地位。
武德殿正面
武德殿側面
頂部鑲有「武」字 鬼瓦,這也是「武德殿」建築的專屬LOGO
「武德殿」建築,現在是「縣史館主題展示館」,內部以圖文、實物介紹:南投開發史、先民的生活、南投的自然環境,讓遊客深入了解南投的人文。
「武德殿」的後方建築群,也很有韻味,周邊佈置了許多石器與陶器…
位於武德殿右側的「南投縣藝術家資料館」興建於1952年,建築風格亦同是仿唐式風格的獨棟兩層樓建築。雖然建造於台灣光復之後的年代,但建築形式與武德殿整體景觀頗為協調。
在南投武德殿前的廣場,可見到一座在前縣長彭百顯於民國87年任內所設置的「張深切先生」的坐姿雕像,
我孤陋寡聞,對張深切先生毫無所知,
基座上的說明牌簡介了他的生平概要:
「1904年出生於南投,幼年受教於漢私塾,14歲時負笈日本,19歲時倡言主張「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宣揚爭取台灣獨立,脫離日本統治,因領導台灣獨立事件,被日本政府逮捕入獄三年。1938年,擔任北平國立藝專教授,戰後返台,因228事件歸隱在南投縣的山中,埋首寫作,著作16部作品,這位南投縣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學家,卒於1965年。」
【南投稅務出張所】
由「南投縣文化園區」到「南投稅務出張所」,步行距離僅約170公尺。
「南投稅務出張所」是日治時期台中州第一個設立的稅務出張所,也是南投縣唯一留下來的日治時期官署建築,於2009年公告列為「歷史建築」。
這棟建築物於西元1936年(昭和11年)建成,這時期的建築造型,受現代主義簡潔的建築風格影響,去除繁雜華麗的裝飾,強調水平線條的構成。建築的入口安排在街道轉角,且建築物高度由兩側向中央逐層升高,使入口處的立面宛如中央高塔,強化了入口意象。
建物目前處於閒置狀態,但關閉未對外開放,因此未能探訪建物內部的狀況。
【聚芳館】
由「南投稅務出張所」到位於中山公園內的「聚芳館」,步行距離約600公尺。
中山公園的前身是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年)日本政府開闢的「南投公園」,日治時期,日本政府為推廣台灣本地土產、手工藝品,於大正11年(1922年)在公園內建築了「聚芳館」,作為「南投郡物產陳列館」。那個年代,台灣只在總督府、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下設有台灣商品陳列館,而「南投郡物產陳列館」是台灣唯一在郡級設置的物產陳列館。
建築採簡潔明朗的北歐風格,斜面屋頂之兩側山牆下,進口之前後方三角頂,都均有通氣設施,增加空氣流通性。
「聚芳館」在1999年921大地震嚴重受創,於2001年重建完成,2009年列為歷史建築。建物目前是「南投縣路燈管理所」的辦公室。
【南投竹藝博物館】
由中山公園折返「南投縣文化園區」,前往「南投竹藝博物館」,由「南投縣文化園區」到「南投竹藝博物館」,步行距離僅約300公尺。
依地址到達,建物的外觀與周邊,卻都見不到「竹藝博物館」的標示,問了附近的居民,「竹藝博物館
」是設在「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內~~
南投縣立文化中心建物外觀
南投縣立文化中心的廣場周邊,有兩座出生於南投縣魚池鄉的素人藝術家林淵老先生的石雕作品。
林淵在六十五歲那年才開始首次刻石頭,他從沒受過美術教育,沒有學院美術法則的束縛,創作風格自由且獨特,作品意象是源自於個人及農村社會生活。
林淵曾自我消遣:「虎死留皮、人死留名,人若死去怎樣也會爛,哪像石頭配天地,我來將它刻一刻,以後我若沒去了,別人看見也會問說,這是誰?那麼傻!刻石頭。」
他原先是無心的創作,沒想到之後卻有人購買他的作品,純樸的他,驚喜的感嘆:「你看我憨人的刻石頭,現在嘛有憨人來買石頭」。
南投縣立文化中心的入口
「竹藝博物館 」在入內的右方
竹藝博物館為一小型的專題博物館,展示了食、衣、住、行等各種各樣的竹器,讓遊客了解竹子的歷史與生活的關聯性。
特展區展示台灣竹藝家的創作精品....
前方作品《比德麥亞花件組》,後方作品《竹報平安》
前方作品《竹箱》,後方作品《器》
前方作品《愜意》,後方作品《生活茶》
作品《降雪》
中間作品《層層點心盤》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