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9日 星期四

【發現台灣火車站之美--花蓮新城(太魯閣)站】

火車是歷史悠久的大載運量交通工具方便了旅客在鐵路各點間的流動火車站很自然也成為每個城鎮的第一個重要的地標

2011年底,台鐵開始進行「花東新車站運動」,北起新城站南至台東站27個車站進行改造,將老車站翻新,轉變成更大的空間及更優的便捷性,在改造的設計上,充分反映在地自然與文化的特色,使新的車站擔任城市再生及觀光發展的起點。

花東老車站翻新計畫,其中有4個車站是規劃為「藝術車站」,20163月完工的新城(太魯閣)車站是第一個完工的藝術車站,車站內外空間都洋溢著藝術氛圍,這裡是東部幹線的各類列車的重點停靠站,很自然成為太魯閣觀光行程的新亮點。


站體外觀,以「門」為意象形塑車站,搭配V形的屋頂立面,隱喻地理環境的在地立霧溪切割太魯閣峽谷,由多面向的線條,構築成很特別的「建築之美」,讓路過這裡的遊客,都不由自主停佇欣賞這座建築藝術品。





車站站名,係書法家朱振南所題字,具含蓄低調的「書法之美」~~



車站內佈置了兩位花蓮在地女性藝術家的大型作品:《織路》與《太魯閣之美》,






《織路》為太魯閣族的編織藝術家林介文的作品。她帶著32位原住民「織女」進行編織創作,從全世界收集二手衣、棉線、回收毛衣等,由120人拆解成棉線,並找來織女集體織布,拆解組裝共花了2年時間完成,讓回收材透過織布藝術創造出新生命。以編織材製作的公共藝術,在台灣十分罕見。



色彩繽紛的作品,由天花板垂吊呈喇叭狀開口,以日治時代太魯閣族人被強迫遷移的歷史過程為意象,銓敘當時婦女為了生存,帶著織布機扛在肩上背下山繼續織布延續這項技藝,由於有先人把織布機帶下山,今天這項技藝才得以傳承下去,這個作品,就是要紀念那個時代女人的舉動。




《太魯閣之美》是花蓮在地藝術家陳彥君所燒製的窯燒玻璃藝術作品。她將已故水墨畫家-馬白水教授的畫作,運用窯燒玻璃創新技法重新呈現,作品總長1656公分、高210公分,內容從中橫公路從左而右,繪出太魯閣峽谷自東而西,山路蜿蜒變幻莫測的壯麗峽谷,從白天到夜晚的景觀,巧妙融入畫中,成功將太魯閣之美在車站中呈現。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