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16日 星期日

台灣最北端海岸半日遊



2線北部濱海公路是台灣北部適合休閒旅遊的海岸線公路,沿途海陸風景美麗,知名景點頗多



由於此次「台灣最北端海岸遊」旅程是採駕車遊方式,受停車問題的束縛,因此只是在有停車場的景點停留賞景拍照。



駕車遊確實有其省時便捷性,特別是到大眾運輸不普及的旅遊點,但如果去大眾運輸系統方便的旅遊點,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搭配健行方式的輕旅行,會更有其隨興自在的旅遊樂趣。



「石門洞」--石門區的代表地標


濱海公路由東往西向,「石門洞」是石門轄區路段的海岸景點首站,當行經台2省道28.7K處看見矗立在的石門洞,這時大多數的旅人,就能意會已經踏入了地處在台灣319個鄉鎮中最北端的新北市石門區。



日本統治台灣時期,因為這裡有狀似拱門的海蝕洞,將此地區命名「石門庄」,直到台灣光復,繼續以「石門」定名迄今,「石門洞」成為石門區的代表性地標。



我在「石門洞景區」旁的「石門漁港」停車場停車。

「石門漁港」是一個袖珍型的小漁港,沒有現賣生鮮魚貨,也沒有海鮮店家進駐,小漁港環境樸實、寧靜..




由「石門漁港」停車場旁的步道,進入石門洞景區,前方綠色的小丘陵就是石門洞的側面




景區沿著海岸線鋪設步道,設置涼亭觀景平台,漫步其中欣賞海天美景,視野寬闊,悠閒自在。這裡的海灘,是北海岸中唯一由貝殼碎屑與珊瑚碎屑所形成的粗砂沙灘,屬於這裡特殊的自然景象,



很遺憾我來的時候天候為烏陰天,所拍出的照片不免都顯得有點陰暗,如果晴朗天氣時來這裡,所拍出的海天景色應該就會較為明朗好看..











在跨越在海中礁石上的白色拱橋上,可以一邊感受海風迎面,一邊近距離觀賞海濤















木棧觀景台,鄰近景區大停車場,台上設有搖椅、木椅,讓遊客可以悠閒觀賞海景,

觀景台下方也設有遮陽棚的石桌椅區,方便遊客休憩飲食..















石門洞,源於海底,因地殼變動而隆起,露出水面高約十公尺,先因遭海潮侵蝕,形成貫通岩洞,後來未再受到海水侵蝕,成為特殊的石拱門地理景觀,當初的裸岩,如今已經長有不少落地生根的綠色植物,為這個海蝕岩洞披上了綠裳……



石門洞的前後上方都有鑲著大理石題字匾額,面向公路的匾額是由軍事將領黃杰將軍派任台灣省主席於民國五十三年時的題字「精忠照海」,反映那個以「反攻大陸」為矢志的年代,以「精忠報國」的岳飛精神銘志,將美景硬是搭配了嚴肅的思維加以牽強結合, 而臨海的另一端,則是當時台北縣長蘇清波於民國五十五年時的題字「海天勝境」,對美景的形容就比較貼切。







兩端旁築有登崖頂的階梯步道出入口,方便遊客登頂賞景




崖頂觀景台上眺望濱海公路與海岸



崖頂觀景台上眺望環海步道與海景


右方步道入口處,樹有石碑, 正面題字「北石門名勝」,立於民國六十年元旦;背面題字為的「海蝕石門天然紀念物」,未註明題字的年代,既然是位於背面,推測其設置年代,應該相當於或晚於正面題字的年代吧。




「天然紀念物」為日治台灣時期的用語,語出自昭和五年(1930年)頌佈的「台灣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當時台灣總督府成立了「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調查委員會」,並任命台北帝國大學教授擔任委員, 進行名勝天然物的調查。其中「海蝕石門」在昭和八年(1933年)的第一回推薦時,就已被列為應保存的天然紀念物


【地中海風情的景點--「石門婚紗廣場」】

離開石門洞景區,驅車繼續前行約6KM,抵達「石門婚紗廣場」,廣場設置的停車場容置量並不是很多,因為是非假日來此,所以能夠很順利停車










廣場以地中海風設計的造景,加上碧海藍天,在不同的角度,造景呈現不同的視覺效果,這裡沒有像其他婚紗主題的公園設置「小男孩與小女孩KISS」、「紅心」、「LOVE字標」等直接表達愛情信息的藝術裝置,正因為如此,在這裡外拍婚紗照,拍出的FU,氛圍更含蓄而浪漫,畫面更有藝術美感..



















廣場草地上種植了幾株外來種植物--龍舌蘭,豎起的高大花莖,配合藍天白雲,更加添了異國風情的意境





【富貴角景區--觀賞綠石槽自然景觀,探訪台灣最北端燈塔】



離開石門婚紗廣場,驅車轉往約1.5KM車距的「富貴角景區」,老梅海岸和富貴角燈塔都在這個景區內。







進入園區,先沿人行步道直行,往下到達「老梅海岸」,這裡有著全台唯一的特殊景觀「綠石槽」,每年的二月至五月期間,海岸邊礁岩表面盛產著不同品種的海藻,形成「藍色的海天,綠色的海岸,黃色的沙灘」的獨特風景,但之後海藻在夏季因豔陽下,就會因曝曬而乾枯變色。


我此次是趁著海藻尚未進入乾枯的期間,趕來此地觀賞難得一遇的大自然景觀..


















觀賞老梅綠石槽景觀之後,原路折返回步道入口,轉往另一方向步道前往「富貴角燈塔」,要造訪富貴角燈塔還須要走單程約1公里的路程,步道的左側是山,右側是海,因為富貴角燈塔位於山的背面,在漫步中,前方始終沒出現燈塔的蹤影,

沿途的大自然美景中,在海岸線見到褐色的石堆,說明牌介紹:這是來自大屯山群發崩落下來的安山岩塊,在東北季風夾帶細沙長年吹襲磨蝕,造成平坦的蝕面和尖銳的稜角,被稱為「風稜石」..






這三角形的「風稜石」,被風砂磨蝕成有如母親懷抱嬰兒的造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讚嘆~~





步行賞景的路程,終於看到前方出現了燈塔的蹤影,





矗立於台灣最北端的海岬的富貴角燈塔,始建於西元1897年,塔身原為八角形鐵造,在西元1962年,再改建成為八角形混凝土塔身,外表為黑白平行相間條紋的現貌,這120年歷史的燈塔,是北台灣海岸重要的地標。






燈塔自戰後接收以來,一直歸屬財政部關務署轄管,直到201311日才移交由交通部航港局管理。以前內區不對外開放,直到2015829日,才開放參觀。






由海關來管理燈塔業務,這是全世界的特例,看似有點突兀,但這是延續清朝同治時期所留傳下來的體制,其來有自,清末的海關,不僅管轄燈塔業務,還兼管全中國的港務、氣象與郵政等,這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管理體制,終於還是被改變了..



塔高14.3公尺的富貴角燈塔,近觀雖不如預期那般雄偉,但這處建物,著實為此的海岸畫面,增添了一份美感。





【富基漁港觀光漁市採購海鮮】

離開富貴角景區,驅車下山,山下就是富基漁港觀光漁市,到產地採購新鮮漁獲,這個行程是這次太座的重要的活動,




富基漁港觀光漁市攤位數量的規模不大,但整體環境很明亮乾淨,太座選購了一隻一斤多重的活龍蝦,為台灣拚經濟略盡帛力,



離開富基漁港,驅車返家,這次台灣最北端海岸半日遊」完滿畫下句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