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日 星期六

【新竹縣五峰鄉「張學良文化園區」見到新的景觀】

新竹縣五峰鄉張學良文化園區」,雖然已是來過多次的景區,我這次再度來此,意外見到了一些以前沒有的新景觀《蛹生》和《森之蛹》,為已來過多次的老景區,增加了新鮮的體驗。



這座以鋼索纏繞而成的公共藝術作品,我未看作品介紹,就已知道必定是出於環保藝術家康木祥的創作,因為我曾在台北101廣場參觀過他的作品《重生》,他用退役鋼纜創作環保再生的藝術,作品放置在鋼纜原廢棄地供人觀賞退役鋼纜的新風貌,讓我印象深刻,如此特殊的材料和風格,全世界獨一無二辨識度超高。



這座命名為《蛹生》作品,設置在「清泉一號吊橋作品在20181119日,吊橋整修後重新開放通行同時,進行揭幕

清泉一號吊橋是清泉四座吊橋中最長、最高的一座吊橋歷史悠久,建造年代未能考證只知道在日治時代就已經存在了,如果按日本人在這裡開發「井上溫泉」的年代推估,橋齡應已逾百年。可惜因年久失修,已封橋多年,直到近期進行整修,於20181119日重新開放通行。



環保藝術家康木祥就是使用整修這座吊橋換下的舊鋼纜,進行創作,讓百年鋼索成為藝術品而再得以重生。更值得介紹的是:這作品康大師是和法務部矯正署八德外役監獄的18名收容人化身為十八羅漢,花了17天時間一起共同洗刷、磨練洗淨其汙垢後,創作而成的再生鋼索雕塑。

作品命名《蛹生》,讓我聯想,除了因為其外表的形象,似乎更內含了鋼纜和受刑人,將自身脫汙去垢,未來羽化成蝶,演變成更美麗、更有價值的新生命。


在《蛹生》附近,有一座由藝術家林舜龍利用漂流木與黑鐵打造的大型藝術作品森之蛹》。





林舜龍在台灣各地創作了相當多的地景藝術,他的藝術觀很特別,對「永垂不朽」不感興趣,使用的材料取自於大自然,一段時間後能回歸大自然,所創作大型的地景藝術只能觀賞,卻不利於私人典藏,藝術理念有別於其他藝術家,讓我印象深刻,能夠觀賞到他的地景藝術作品,是一種「緣份」,因為他的地景作品,經常是在短期間展覽後,很快又消逝回歸大自然。

張學良文化園區雖然具有近代歷史人物典故、作家故事溫泉等觀光資源當設置了國際級藝術家的藝術景觀裝置,因增添了觀光資源的多元性,會更有助於吸引國內外觀光客來此遊覽與消費。祝願這些台灣藝術大師的新作品,能夠為老景區注入觀光資源的新活力,帶動在地經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