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5日 星期三

【宜蘭安農溪分洪堰風景區遊記】

宜蘭三星鄉的「安農溪」,是日治時代大正11年(1922)興建「天送埤水力發電廠」時的一條人造的河流,功能是電廠排出的尾水道,這條人工河道當時因而名為「電火溪」,排放水流向下游的三星、冬山、五結等地區, 提供當地農業的灌溉用水,兼具水力發電與水圳灌溉的功能。

農業社會的時代,土地耕作依賴水源,掌握水源才能確保土地的收成,三星鄉與冬山鄉為爭用農水,兩鄉為此發生大規模的衝突。後來政府決定興建分洪堰, 把電火溪的河水一分為二,分流往三星鄉及冬山鄉,化解兩鄉用水衝突,分洪堰水門於1988年(民國77年)建成,三星鄉及冬山鄉兩地的農民可以安心耕作,政府也因此將「電火溪」改名為「安農溪」。

後來政府將「安農溪分洪堰」地區規劃為風景區,園內設置池塘、曲橋、跨溪橋,步道、涼亭、河濱草地、落羽松樹林等景觀及休憩設施。


安農溪分洪堰風景區知名度不高,目前尚屬於秘境的景點,遊客不多,因為我們是非假日來此,遊客更少,我們兩家人,猶如「包場」,盡情地在廣達2公頃的園區漫步,相當悠閒自在,






分洪堰公園內的水池因為是地下湧泉,所以這裡又被稱「湧泉公園」,湧泉池環境十分寧靜優雅,



安農溪兩側溪岸的堤防步道

往分洪堰水門途中,在河堤步道見到一座粉紅的跨溪橋樑,十分吸睛,橋名「分洪橋」,因為橋樑色彩與環境氛圍浪漫,也有「情人橋」的別稱。


在木造觀景台上,見到前方天藍色的水閘門,將安農溪一分為二,分別流往三星鄉及冬山鄉,




由觀景台下方的步道續行,到達天藍色的水閘門,我們選擇往右前行,



由於河道分成兩邊後,使原本河道變窄,分流後的河水,也因此變得湍急,「安農溪泛舟」也是成為這個地區的夏季遊樂活動,



堤防步道沿路設有很多座雨傘造型的涼亭,遊說明牌得知造型的創意,是源自於三星鄉名產「上將梨」種植在安農溪兩側,每年春節後,果農會在梨樹上設置許多小雨傘為了保護果實,形成特殊的景觀,水利局將安農溪這樣的特色,把涼亭設計成雨傘的造型,






堤防步道設置了蓬架,栽種「紫藤」,目前還是初栽的幼苗階段,待日後長成後,這裡又增添一處美麗景觀,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這次遊園行程沒有前往園區種植的「落羽松樹林」,但在堤防步道上,也見到了堤防附近的「農舍」自種的一大片落羽松的景色,


堤防附近的「農舍」,都是「別墅」等級,房舍都是日式或西式風格,每戶都有優美寬闊的庭園,但只種植觀賞植物,沒種植農作物,這是台灣東部的新興的「農舍」普遍的情況,



一行到此後,沒有繼續前行,原路返回停車場,

如果喜歡徜徉在大自然,享受寧靜悠閒,我覺得安農溪分洪堰風景區是一處好所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