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6日 星期三

【台灣的驛站之美—觀賞新台中火車站的巨型裝置藝術】

台中火車站由於鐵路的高架捷運化,就在原舊火車站旁約300公尺處,增建了新的台中火車站,20161016日啟用,而列國家二級古蹟」的舊站則轉變成為鐵道博物館新舊站的建築並存著時代交替的歷史軌跡,2018年時新台中火車站更增設了許多了巨型的裝置藝術,新的車站因這些新的元素變得多采多姿,這些新建設,也為台中的城市文明評價加分

我總認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觀察其「古蹟建築」與「公共藝術」的數量和質量,是最簡易的衡量指標。

古蹟建築」見證著這個城市往昔的生活狀況,也傳述著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保存數量的多寡以及保存狀況的程度,可以看得出當地居民對這個城市過往光榮感的感受程度,「古蹟建築」會隨著歲月消失,也會因歲月而繼續增加,所以這是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的指標。

而「公共藝術裝置」則是這個城市添增「美感」的建設,可以看得出當地政府官員和民眾對城市美感的對待態度,當政府官員沒有美感的修養,或民眾對城市美感沒有需求,這個城市就不會建設「公共藝術裝置」,所以我認為這是衡量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的另一個指標。

國外很多觀光城市,在街道上都能見到以前的、或新設的鑄銅、石雕的藝術裝置,由於些作品的材質能夠經得起風吹雨打,古老的藝術裝置歷經數百年後,仍在展現城市過往的風貌,公共藝術成為外來遊客拍照留念的景點。

因為機場和車站是外地旅客抵達這個城市的「大門」,這些場所設置的公共藝術裝置,自然成為旅客產生對這個城市的第一印象。我個人認為:在台灣六都中,台中重視「大門」之城市美感程度的評價,是名列前茅的。

由於觀賞「古蹟」和「公共藝術」,是我這個退休老人的樂趣,而新建的台中火車站的周邊,同時擁有這兩項元素,是欣賞「台灣驛站之美」的好所在。




地面上的站前廣場設置了名為《期待》的巨型七彩人偶裝置藝術,採用多色的不銹鋼管和環塑木等做成戴帽子的小孩,一手拉著玩具火車、另一手提著行李,面向車站,可能是要去旅行,也或是等待著與誰見面,裝置藝術後方是列為「國家二級古蹟」的舊站,

《期待》作品高度達8.5公尺,長度11公尺,寬度3公尺長,來自德國的藝術團隊「Inges Idee」的作品,身上的豐富色彩靈感,是取自於疾速行駛的火車窗外快速閃過的模糊風景。

Inges Idee1992年成立於柏林,為德國知名的藝術創作團體, Inges Idee的作品,總是充滿大人的童趣,作品風格以詼諧、幽默加上亮麗的色彩著稱。


連通廣場與車站的階梯,上方的巨型《水逗娘》和白色玻璃黑色花草剪影的《水光河畔》,亦相當吸引人注目。

栩栩如生的《水逗娘》是地景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我曾在許多地方觀賞過他的地景藝術作品,對他「只想讓作品擁有過瞬間的燦爛,無須永垂不朽」的豁達心態,因而運用竹材、漂流木所創作的地景裝置,營造出人文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我留有深刻的印象,而運用竹材、漂流木以外的材質所創作的地景裝置,比較罕見。



《水逗娘》是逗娘吸食稻禾葉上水珠的情境,水田是臺中昔日的風景記憶,「逗()娘」和「蜻蜓」的區別:逗娘的雙眼分得比較開,前後翅膀的大小也比較相近,逗娘喜歡生活在清淨的水源處。

在觀賞這件作品時,會見到周邊一棟外觀十分吸睛的建築物---「挪威森林行旅1號館」,這棟建築也是許多網友到台中旅行都會特地拍照的熱點。


《水光河畔》是蔡雅莉的作品,透過細膩的花草剪影,交錯於水波紋中,表現臺中舊時水面上下的自然世界的記憶,結合林舜龍的作品,襯托出「水逗娘」在水光河畔上飛舞。




上了車站的階梯,2樓的站前廣場上,設置了名為《台中之心三部曲》的裝置藝術,這是藝術家賴純純創作的作品,

上方的圓環是《天空的眼睛》,象徵天空的眼睛閃亮在時空中,守護著自然生態;

中間是《生命之樹》,象徵臺中旺盛的生命力,向上開展如生命的湧泉,與向下扎根,

遺憾我沒有注意到地板上的圖繪《大地之心》,因而漏拍了這部分的照片。



藝術家賴純純裝置藝術作品,後期創作特徵是「具有繽紛色彩的光透」,我搭台北捷運時,經常遇見她的作品,諸如:南勢角站的《青春美樂地》,南港展蘭覽館站的《空中天河》..等,不久前,我還觀賞了她的回顧展,因此對她的作品特色,留下相當的印象。

進到車站內,有2座利用報廢車輛零件作成的《鐵甲武士》裝置藝術,雖作品的藝術水準很一般,但是推廣了「資源回收再利用」的環保概念。



到台中旅遊,不論是不是搭台鐵前來,多采多姿的「台中火車站」,是不要錯過的景點,值得專程造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