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0日 星期一

【土耳其旅遊--布爾薩的900年歲月古驛站KOZA HAN】

11世紀時代,土耳其是塞爾柱帝國的領土,12世紀~20世紀時代,土耳其是鄂圖曼帝國的領土,直至19231029日,由穆斯塔法·凱末爾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並擔任共和國的首總統,「土耳其共和國」受國際認可為鄂圖曼帝國的合法繼承國。

布爾薩(Bursa)位於土耳其的西北部,這裡曾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1326~1365),也是絲路鄰近西方終點的主要城市。目前是土耳其的第四大城市。

KOZA HAN」是土耳其旅遊,抵達布爾薩時安排參觀的景點之一。這裡是土耳其少數保存良好的古代驛站建築,建築始建於12世紀,時至今已經歷了逾約900年的歲月,現今成為販售絲綢的市場。

驛站為石砌的「口字型」建物,本體堅固,由建物外部的噴水池方向,建物的正面看起來狀似單層平房的建築,建築實際上是有往下延伸的上下兩層之住屋與迴廊,內部還有很廣闊的露天中庭廣場,





驛站建物的屋頂設有很多煙囪,這應該是住房取暖壁爐的排煙口,即使土耳其的現代民房的屋頂也都仍是設有煙囪,民眾會依當期冬季燃熱的費用評估,視當時燃煤或燒天然氣何者費用低而選擇當時取暖的方式,空氣汙染的問題並沒被重視與考量。



土耳其文的Koza是蠶蛹()的意思,Han的狹義的字義是「客棧」,廣義也包含了客棧的周邊環境設施。

「驛站」是12世紀時,當時統治者蘇丹,為了繁榮貿易,增加稅收,在重要的交易城市或商旅要道,每隔30-40公里設立一處驛站,這是基於駱駝體力每一天可以行進的距離,提供駱駝商隊休憩與保護的場所,驛站的建築十分堅固,並有駐軍護衛,使駱駝商隊長途跋涉免於沿途盜匪的掠奪。

在塞爾柱時代所建的驛站約有100多個,如今被保存下來的古驛站僅有40多個,其餘大多數的驛站都已經成為廢墟了。

驛站前三天免費住宿,入住時會清點商隊攜來物品數量,離開時亦須清點帶出物品數量,不能有多出與短少,三天之後依交易貨物課稅,稅收除用於警衛兵士的開支,剩餘則用於公益事項的支出。土耳其在古代的政府,就已有「開源做公益,救助弱勢窮人」的施政思維,令人驚訝讚佩。

為有效控管驛站的人員和商隊物品進出門禁,由路面通至建物上層只設置一處出入口,由後方通至建物下層與中庭廣場亦只設置一處出入口,具備易守難攻的環境條件,有效安全保障商隊入住後的人員與貨品的安全。



驛站內的上層房間與迴廊,當年的商隊住房,如今已成為一家家的商店,由於口字形的迴廊,只有設置一處通外部的出入口,如果沒看到EXIT綠字的方向指示,還真難走得出去~~


絲綢市集裡的商店,所販售的絲棉製品,樣式繁多,質量精美,相較其他地區或攤販,其價位算是滿公道合理的。


具有中東風情的尖形的迴廊拱門,搭配土耳其的國旗,很有在地特色,雖然這個國家有83%的民眾信奉伊斯蘭教,但在凱末爾建立了共和國之後,進行了社會改革,大幅提升了女權,所以照片中,兩位沒包頭巾的少女,笑容可掬,很自然的融入畫面,這就是現今土耳其的真實社會狀況。


驛站建築,實際上是有上下兩層之住屋與迴廊,內部中間還有很廣闊的露天中庭廣場,


迴廊有階梯連通上下層與中間的露天中庭廣場,


露天中庭廣場的中央,設有祈禱室與淨身池,


中庭廣場,是露天茶座,喝茶、喝咖啡、論政治、聊八卦、說是非,也是土耳其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環。

在這處KOZA HAN古驛站的絲綢市集,因為安排停留的參觀的時間還滿寬裕,所以有機會到附近周邊閒逛,看看觀光景點以外的環境風貌,以及了解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情況。


古驛站建物外的水源涼亭,見到這樣的設施,表示清真寺就在附近處了,水源涼亭四面設有水龍頭和水槽,提供穆斯林在禮拜前,洗淨手、臉、腳以及漱口,穆斯林很虔誠,每日要做五次禮拜,通常在禮拜之前先進行淨身。





古驛站旁的清真寺,由建材和樣式,推估應有相當的歷史年代,


清真寺鐵圍欄,入口上方飾有月星的土耳其國徽,


清真寺附近的噴水池,





位在古驛站和清真寺附近的這棟建築,也很特別,似乎是間公家機關,銅牌上的土耳其文ENGELLILER,翻譯軟體是「殘疾人」之意,至於這是間什麼性質的機構,未能確知,但這間公家機關,也是古驛站轉為絲綢市集之後,仍是按當年的精神,把租金收入用於公益支出有關的公家部門吧。




位於古驛站附近的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消費的店家,

「傳統市場」應該是最能反映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情況,觀察販賣的商品內容、品質與價位,可以推測出在地居民的消費能力與生活習慣。






在「傳統市場」,也設有樂透簽注站,我見到一位沒包頭巾的在地婦女到樂透站簽注,這個情境說明,土耳其即使是個伊斯蘭教國度,也能容許國民可以擁有「發財夢」,婦女也能大大方方的到樂透站簽注()



沿古驛站廣場階梯往上走,是許多高層的現代化建築物,這些在地居民的日常生活建物,與歷經900年歲月的古建築成為鄰居,讓我聯想,這裡的環境,古建築能夠保存良好,成為觀光資源,是因為執政者沒有為了選舉,而去操弄歷史與族群的分裂立場言論和手段,當民眾都一致慎終追遠,尊重歷史,無需透過古蹟維護法令,也會自發去保護前朝遺留的建物,一個國家的國民,對待土地上的古建築,認祖歸宗(有根)和數典忘祖(無根),會有不同的心態和行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