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25日 星期六

【土耳其的龐貝--以弗所廢墟古城】

土耳其旅遊,行程安排參觀了很多處有千年歲月的古蹟,其中有些古蹟已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如果把這樣的行程歸屬於考古之旅」,或許有點誇張,但因為在參觀古蹟同時增進了一些人文知識,歸屬於人文之旅」是很名符其實。

土耳其自西元前六世紀受波斯第一帝國之統治,歷經西元前4世紀的羅馬帝國之統治,西元4世紀的拜占庭帝國之統治,11世紀的塞爾柱帝國之統治,12世紀~20世紀時代鄂圖曼帝國之統治,直至西元1923年,由穆斯塔法·凱末爾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迄今,畢竟土耳其是一個具有數千年歷史的國家,而能保有大量動輒千年歲月的古蹟,為過往的歷史見證,也提供了土耳其豐富的觀光資源與觀光收入

這趟旅遊,我把導遊交給我們作為留念的購票入場券票根統計了一下,7個須付費購門票進場的景點,雖然已含在團費中,每人合計費用達土耳其幣355里拉(約合新台幣2,130),對土耳其的觀光貢獻也算是略盡棉力了

位於土耳其東南部的以弗所廢墟」,是旅遊行程之一,這處旅遊點在2015年被聯合國文教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進入參觀的門票價,為每人土耳其幣60里拉(約合新台幣360)



大量的參觀人潮,為這處廢墟景點帶來可觀的門票收入



土耳其的許多觀光點,所有遊客都需把攜帶物通過X光安檢才能進入,主要是預防藏有「爆裂物」,參觀「以弗所廢墟」,也是需把攜帶物通過X光安檢才能進入,

畢竟這幾年,全球有許多觀光城市都發生了傷亡程度嚴重的「爆炸恐攻」,造成觀光產業的重創,土耳其加強了防範未然的措施,雖然增加了遊客些許不便,但相對也是對遊客增加了安全保障。

「以弗所」這個地名,土耳其語Efes,英語為Ephesus,也被譯為「愛菲索斯」或「艾菲索斯」,早期這裡是基督教的一個重要中心,保羅在這裡寫了基督教聖經中的《哥林多前書》與《弗所書》的章節,傳說聖母瑪利亞也是於此地終老。

這個旅遊點是古羅馬帝國的城市遺址,西元前4世紀,羅馬帝國統治了土耳其這片土地,西元前6世紀,羅馬帝國轉成為羅馬共和國,以弗所為羅馬共和國的亞細亞省的省會,是當時最大的城市之一,在古羅馬時期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弗所都是羅馬帝國中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但十五世紀以後,不知什麼緣故從歷史上消失了(我尚未查閱到這方面的資料),直到十九世紀後半部才被發掘出來,讓這個古城再度重現人世。

進入後沿途所見,古城的復原情況,僅是拼湊出局部性的斷垣殘壁,經過導遊解說,這是當時屬於什麼性質和功能後,串聯出這處古羅馬帝國的城市風貌和當時生活狀態,



雖然所見都是不完整的局部性的斷垣殘壁,仍能展現出這些石造建築在幾千年前的華麗堂皇氣質,在幾千年前的古羅馬帝國時代,生活環境就已達相當高的水準。





大多數的古羅馬城市裡,至少都有一個公共浴場,有時不止一個,公共浴場的規模通常是能容納1600~3000人同時入浴,公共浴場在當時不僅是大眾洗浴的地方,也是主要的社交場所之一,在這裡除了可以聊是非八卦,其他商議買賣,和解訟事等事項,也可以邊泡湯邊進行,在彼此坦誠相見的環境,更有利於事情的促成。

古羅馬浴場,基本建築元素設有大面積的「熱水廳」、「溫水廳」「冷水廳」和較小面積的「蒸汗室」、「按摩室」、「塗橄欖油和擦肥皂室」、..等設施,現今流傳的「土耳其浴」,是由羅馬浴場發展演變而成。


以弗所的古羅馬公共浴場遺蹟,雖然不知道其有有關的細節,但以弗所既然曾是羅馬帝國中僅次於羅馬的第二大城市,我推估應該是具有相當的規模。

公共浴場遺址的附近,置放了一批挖掘出的古代陶管,這些陶管見證幾千年前古人的水利工程的供水智慧,那個年代就早已有了管線供水系統,陶管經外部加熱,還能使浴場的熱水供應不會失溫,陶管供飲用水也不會像現今的「金屬水管」可能使水質含重金屬的疑慮。


市政廳現在只剩下斷垣石柱,市政廳於西元前三世紀建造,毀於西元四世紀末期,當時用黑白兩色大理石構築建物的內外部,是這棟建物的特色,


「哈德良神廟」建於西元118-138年,是整條古老街道上保留最好和最精緻的建築物,神廟外牆正面是4根科林斯柱支撐曲線的拱門,中間刻著勝利女神--Nike的浮雕,而內牆上方的雕像是蛇髮女妖--Madusa美杜莎,安排神妖共處一廟,挺特別的,我不知真正的緣由,個人猜測或許這是讓世人了解,美杜莎具有護身符的法力,也賦予她正面形象的肯定。



美杜莎曾是一個美麗無比的金髮少女,因為美麗而招覬覦,在雅典娜的神殿中被強姦,雅典娜因美杜莎失貞將她的頭髮變成毒蛇,並把她的頭顱割下,作為雅典娜盾牌上的裝飾,此後美杜莎成為具有護身符的作用,

美杜莎由善良美麗的少女,轉變成醜陋的形象,並非緣於她的內在邪惡,而是因自身美麗引來的悲劇,以現在的觀點,來看這一段希臘神話故事,美杜莎很無辜,雅典娜這位主司「智慧」和「戰爭」女神,反而顯得極冷酷,雅典娜不敢得罪強姦美杜莎的犯罪者,只針對美杜莎進行懲處,在權勢下不敢有所作為,雅典娜的行為,徒有代表「公正」的虛名,「司法」自古由來就是選擇性的看人出菜,這段希臘神話故事,又提供了一則佐證。

「哈德良神廟」這棟建築,也讓人認識哈德良這位皇帝,他是羅馬五賢帝之一,曾下令疏㴭以弗所的河道港灣,自哈德良時期開始,以弗所的建築風格,從原本「希臘式」轉變成「羅馬式」風格。

 特拉真噴泉,建於公元前2世紀初。這是為紀念羅馬五賢帝之一的特拉真所建,當初有個特拉真的石雕立像,泉水由這立像下方溢出,但現在的復原工程,沒有石雕立像,也沒有泉水。



以弗所遺蹟的這座Nike石雕,讓體育用品的設計師傑夫·詹森(Jeff Johnson)產生了靈感,西元1971年,Nike成為他的新產品的命名,衣著上的局部裙帶形狀成為代表LOGO, 



Nike,是希臘神話的勝利女神,Nike並不僅是象徵戰爭的勝利,而且還代表著希臘人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領域,尤其是競技體育領域中的成功。如果勝利女神Nike還活著的話,她肯定會因這個版權費收入賺翻了,

Nike在羅馬神話對應的人物,是另一位是勝利女神Victoria,在西元1977年,Victoria's Secret成為女性內衣的馳名品牌,NikeVictoria這兩位勝利女神,在現今的世界,分別在體育和女性內衣不同的領域,各領風騷。

塞爾蘇斯圖書館,完成於西元135年,是這個古城廢墟中的超人氣打卡地點。塞爾蘇斯圖書館現今世界上是保存下來為數不多的古羅馬圖書館之一。古羅馬帝國的公共圖書館,不僅是興建於羅馬城本地,而且也興建於整個羅馬帝國的其他大城市。


塞爾蘇斯是當地的富裕公民,曾擔任亞細亞省省長。在城內埋葬地上興建圖書館,是極不尋常的,因此這是給予塞爾蘇斯特殊的榮譽。

該圖書館的立面前方,有9級與整個建築同寬的台階通向入口,入口上方設有窗戶,提供光線進入與空氣流通,建築立面朝向東方,使閱覽室可以充分利用早晨的光線。

建築立面下層有四對「愛奧尼柱」立在基座上,下層立柱後方設有壁龕以安放雕像,這四座女神像,左到右的雕像分別是代表「仁慈」、「思想」、「學識」、「智慧」,可惜其中有些女神雕像,已缺了頭部,



建築立面上層的立柱採「柯林斯柱」,直接立在下層的「愛奧尼柱」的上方,立面上層飾有華麗的山牆,建築材料包括大理石、磚,與混凝土,顯示羅馬帝國,早在西元2世紀的時代,已經使用新的建築材料。



建築前方石碑上的希臘文,不知道是什麼內容?

塞爾蘇斯圖書館的附近是商場區與特種行業區,根據介紹,圖書館內部設有地下秘道可通往妓院的建築內,讓男人可對太太撒謊說去圖書館看書,實際上是去嫖妓,而太太們到了商場區盡情血拚,何況塞爾蘇斯圖書館只准許男性進入太太們無暇也無法進到圖書館內查勤

當然,塞爾蘇斯圖書館主要功能是提供男人知識的場所,至於提供男人其他方便,只是附加功能,塞爾蘇斯圖書館的藏書量,高達12,000卷,這裡是古代世界第三大圖書館,建築具有歷史代表性,這棟古建築的立面,被用在2005-200920新里拉紙幣的反面圖案,塞爾蘇斯圖書館在土耳其的地位崇高,由此可見一般。 

塞爾蘇斯圖書館的左方,是「奧古斯都大門」,建於公元前40年,據說是兩位獲得自由的奴隸馬澤烏斯(Mazus)和米特拉達(Mithridates),在日後發跡有了財富,為感謝蓋維斯屋大維奧古斯都(Gaius OctaviusAugustus)皇帝而建的,門上方雕刻的文字,導遊介紹,內容是獻給奧古斯都皇帝的頌辭。



曼努斯紀念碑,曼努斯是以弗所建築水道橋工程的知名建築師,他也是羅馬獨裁皇帝--蘇拉的孫子,早時以弗所人,曾協助鄰近的龐特斯王國扺抗羅馬人入侵,而當龐特斯戰勝羅馬後,該國國王下令屠殺了那一區8萬名的羅馬人,因以弗所人的間接協助屠殺者,導致悲慘事件發生,曼努斯遂建立此碑,誓願今後竭力保謢該城的羅馬子民。



公共廁所是展現古羅馬人生活文化的一環,古羅馬公共廁所是世界上最早的坐式沖水廁所,很難想像古羅馬的公共廁所,居然也是當時的社交場所之一,入廁者在這裡可以邊解放,邊和鄰座聊是非,論政治,交換信息。L型的大理石板,設有48U形座便位,下面是流動的水渠,通過排水系統,使廁所保持清潔,


以弗所的羅馬古城,有一座可容納25,000人的半圓形高18公尺的三層結構大型劇院,劇院建立始於西元前3世紀,在下方的舞台區,聲音可清晰地傳遍到每一個角落,這裡是音樂劇場,也是奴隸為生存搏命的競技場,歷經了二千多年的戰火、地震及風霜雨雪的摧殘,這個場地的保存狀態算是很良好,





讓我連聯想到位於現今義大利羅馬市的中心的圓形劇場遺蹟,都是觀賞奴隸為生存搏命與下注賭博的場所,很殘忍,但這是羅馬帝國當時的生活娛樂的一環,但值得一提的事,以弗所是羅馬帝國的第二大城市,早在西元前3世紀,就建了這麼大規模的娛樂場所,而羅馬雖是羅馬帝國的第一大城市,遲在公元72 -82年間才建成可以容納五萬至八萬名觀眾的圓形劇場,整整落後了幾百年,土耳其以弗所的這座劇院顯然具有先驅的歷史地位。

整個古城廢墟殘存的大量石柱,


古希臘建築的石材樑柱結構,可區分為三種類型:

1多立克柱式(Doric order,是希臘最早發展的樑柱格式;這款格式的特點是樸實,圓柱巨大,但沒有柱礎,以及擁有一個寬闊、樸素的柱頂。圓柱上雖有凹槽設計,但是與其他柱式相比,凹槽深度較淺。

2愛奧尼柱式(Ionic Order,此柱式特點是柱身纖細、柱子高聳,柱頂造型優雅。愛奧尼柱式高度比例是他的柱礎直徑的9倍。圓柱直立於帶有美麗雕飾的柱礎上,還有最具特色的象徵,是在柱頂刻有雙螺旋紋路裝飾,渦卷式造型,很像是牡羊角或是棕櫚樹的葉子。

3)第三種樑柱是最為瑰麗的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Order,此樑柱乃為三種柱式中,質地輕搭配雕飾相當美觀的圓柱。柱礎與柱頂飾有爵床葉,而且有時也會採用玫瑰形花飾,以及通常會在柱頂邊隅處,加上渦形裝飾。因具有質輕而華麗的特點,在羅馬時代,科林斯柱式幾乎是成為所有柱頂標準規範。


當對古希臘建築的石材樑柱的特徵有了認知之後,就更能欣賞與辨識整個古城廢墟殘存的大量石柱的特色了。

古城廢墟除了大量石柱外,也能見到許多雕工精美的石雕,




幾千年前商店區的華麗馬賽克地面,推測這應該是當時的精品店才有的規格吧


社會具備富裕的條件時,才會對生活講究精美與奢華風氣,遺跡中見到的高聳石柱、精美石雕、和華麗的馬賽克地面,區域內有大規模的公共浴場、劇場,堂皇的大圖書館,精美的神廟神殿,再再展現出古羅馬帝國在土耳其以弗所這片土地上當時的城市風貌,生活點滴,很顯然當時的社會環境是相當富裕的。

以弗所常常被西方人稱之為土耳其的龐貝

龐貝於公元前600年左右在義大利沙諾河畔的一個小丘上建城,因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爆發而毀滅,火山溶岩把當時的城市和生活形態瞬間定格住了,後來早在公元1738年就以被發掘復原,挖掘保護修復也非常完整,龐貝城考古區199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現今是具有高知名度的觀光景點。

以前我曾經去過義大利參觀過龐貝古城遺跡,最近造訪了土耳其的以弗所古城遺跡,我覺得這兩個古城各有各的背景故事,既然各有千秋,就無分高下。

雖然義大利的龐貝和土耳其的以弗所,都是在相同時代的古羅馬的城市,當龐貝已泯滅在維蘇威火山的灰燼時,而此時以弗所仍十分繁榮。如果我不以復原的完整度作比較,其他在城市面積規模、建物的堂皇、歷史、經濟、宗教影響力等諸多方面評價,其實龐貝都難以項背,土耳其的以弗所含有的背景故事,似乎也較為豐富與精彩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